![\](/Files256/BeyondPic/2018-9/18/20180917040019374.jpg)
9月13日上午,天水市博物館組織開展了主題為“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科普活動。
![\](/Files256/BeyondPic/2018-9/18/20180917040046160.jpg)
與往期以實驗操作反映科學知識的形式不同,本次科普教育活動主要以ppt的講解方式揭示聲音產生和傳播的原理,讓青少年直觀、清晰地了解活動主題。科普老師抖動手中的白紙,敲打桌面,讓他們思考為什么會產生聲音,待青少年表達自己的想法后,科普老師揭示了聲音產生的原理:物體振動會引起空氣分子疏密程度的變化,產生縱聲波,從而產生聲音。聲音既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也可以通過液體、固體等介質傳播。
![\](/Files256/BeyondPic/2018-9/18/20180917040106367.jpg)
普及聲音傳播原理后,科普老師開始指導青少年動手制作古代的傳聲工具——傳聲筒。將棉線的一頭穿過紙杯,用小木棍將杯中的線頭固定,接著用同樣的方法固定另一個紙杯,一個簡單的傳聲筒便做好了,科普老師拿著紙杯放在嘴邊,將另一頭的紙杯遞給一個小朋友并讓他將紙杯扣在耳朵上,輕輕說了一句話,其他人什么都沒聽到,而棉線那頭的小朋友竟驚奇地睜大了雙眼。為了探明究竟,孩子們兩人一組爭先恐后地制作起了傳聲筒,歡聲笑語回響在天水市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室里。
![\](/Files256/BeyondPic/2018-9/18/20180917040203122.jpg)
本次活動的順利開展為科普月系列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將科學知識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傳播出去,是科普教育基地的工作職責。我們將繼續搭建、利用好社會教育的平臺,讓科普教育工作更上臺階。
![\](/Files256/BeyondPic/2018-9/18/20180917040301429.jpg)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