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文物運輸車輛安全抵達天水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一箱箱文物搬運至臨時展覽廳,緊張有序地對文物進行點交、布展工作。
按照天水市博物館年度展覽計劃,此次天水市博物館邀請了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共同舉辦“金玉滿堂——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藏古代金、銀、玉器展”,這是天水市博物館今年舉辦的第七個臨時展覽。此次展覽分四個單元,展出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藏自漢代至明清的金銀玉器文物85件(套),其中一級文物兩件,二級文物四件,三級文物三十四件,其它為一般文物。展出文物有南京地區出土的最大漢代玉璧,三國時期的玉帶鉤,明代沐氏家族沐瓚墓出土、全國最大的鏨刻花卉紋金冥幣、鑲寶石金經盒等精品文物。
由于此次展覽的文物多數體量較小,珍貴脆弱,且展覽中需使用大量的輔助展板,為展覽的布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了布展期間文物的安全,確保展覽按期、順利開展,自8月23日開始,天水市博物館陳展宣傳部就對展覽的形式設計、內容設計進行了前期的討論、修改和完善。制作了精美的輔助展板,將展覽所需的所有展臺、展托、展架、展板在展出文物未抵達天水之前全部擺放到位,為布展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了合作單位的稱贊。
(布展)
點交工作中,雙方工作人員小心謹慎,認真負責。由于部分文物具有銹蝕、氧化、彎曲、變形等不同程度的損傷,點交及布展過程需要格外小心。雙方點交人員認真仔細地核查每一件文物的完殘狀況,詳細地進行記錄。對于文物現狀存在的問題,工作人員現場進行協商并做了補充說明。為使展覽呈現出更好的展示效果,天水市博物館及江寧區博物館工作人員不斷地嘗試,運用不同尺寸、材質和傾斜度的臺座及墊板,以期展現文物精巧華美的一面,從而讓觀眾領略到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藝及江南地區的富庶與繁華。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