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6/BeyondPic/2018-6/12/20180611023800688.jpg)
6月9日,是第13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是“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文化遺產內涵及價值,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天水市博物館舉辦了“非遺讓生活更美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剪紙制作社會公眾教育活動。
![\](/Files256/BeyondPic/2018-6/12/20180611023853517.jpg)
天水市博物館講解員為大家介紹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大家了解了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且舉例向學生們說明。根據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和宣傳口號,可以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我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2009年剪紙因其藝術造型質樸、生動有趣、藝術魅力獨特,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鏤空的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天水市博物館本次緊密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主題,經過前期緊密籌備,共招募了50多位9-12歲學生參與,并邀請新生代剪紙達人天水市解一小學王君宏老師為大家傳授剪紙技巧。王老師親切細致的為大家介紹了剪紙的流派和發展過程,并現場展示剪紙技巧。剪刀和紙在她的手里翻轉穿梭,剛與柔的碰撞瞬間化成一張張精美的剪紙作品,孩子們驚嘆之余不忘報以熱烈的掌聲。由于很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剪紙,操作起來并不靈活,但是通過王老師的悉心指導,同學們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漸掌握了基礎的剪紙制作技巧,并成功制作出屬于自己的剪紙作品。
![\](/Files256/BeyondPic/2018-6/12/20180611024137395.jpg)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