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85歲高齡的劉光中老人在其女兒陪伴下,向天水市博物館捐贈了自己制作的風箏精品38(件/套),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向老人頒發了《收藏證書》,并對老人捐贈善舉表示感謝,這是天水市博物館第一次接收風箏藏品。
劉光中老人捐獻的風箏是近日剛剛在天水民俗博物館(南宅子)展出的“一線一情 五彩紙鳶”-天水民俗博物館風箏專題展中的風箏展品,38(件/套)作品全部由劉光中老先生純手工制作,并在彩繪和放飛后進行展覽。這些風箏作品由天水伏羲文化、神話故事、卡通人物等幾部分組成,是具有天水地域文化特色的藝術品。其風箏做工細膩,色澤艷麗飽滿,動物作品形象生動逼真,特別是人物風箏在繪畫上活靈活現,卡通造型俏皮可愛,不但有故事性,而且具有藝術性和趣味性。
劉光中老人從天水市電影公司退休后的20多年里,堅持研究天水風箏技藝和地域文化,并親手制作了大量風箏,在個人放飛的同時,多次參與風箏比賽和展覽。1992年3月,他在天水市文化館舉辦了第一次個人風箏展,今年8月在天水民俗博物館舉行了第二次風箏展覽。他的風箏作品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天水深厚歷史文化知識,如反映伏羲文化《伏羲》、《八卦》;戲劇人物的《穆桂英掛帥》、《五彩神牛黃飛虎》和《玉麒麟黃天化》等。他制作的最大風箏是軟板子風箏《老鷹》,長達2.4米。最長的風箏為長串《百子鬧春》,整整有100串,100節,每節繪畫著一個可愛的兒童,放飛時迎風飄揚生龍活虎,栩栩如生。最短的風箏是0.2米的燕子風箏。最漂亮的風箏是《穆桂英掛帥》,加上LED燈后變成了夜光風箏,在晚間放飛時能夠能夠看到閃爍的彩燈和風箏線。
劉老先生制作的風箏藝術性有多高,看過他放飛的人說,每當看到他放飛老鷹風箏不一會,天空附近便有真的老鷹趕到,“看一看,這是那個同類敢來搶自己的地盤!”真正的老鷹在風箏老鷹上下盤旋偵察多時,才發現是假老鷹后飛走。更有趣的是,每當老人在春天放飛燕子風箏時,總有幾只真正的燕子飛到風箏線上觀望,以為自己的同類遇到困難,被線拴住而飛到線上觀察解救,等鳴叫試探清楚后,才會慢慢飛去。制作隨風飄揚、扶搖直上的風箏是一門藝術,而劉老能夠把風箏做的如此精巧、以假亂真,可謂精美絕倫。劉老還是天水風箏協會的發起人之一,并擔任首屆副會長。撰寫過“天水風箏志”,以主筆《天水電影志》。2002年7月,他制作的風箏獲得全國鄉鎮企貿洽會組委會辦公室優秀作品獎。2013年11月,風箏獲得天水市體育總會和市風箏協會頒發的放飛優秀獎。2014年獲得中國天水風箏伏羲金鳶獎(1994—2014)特別制作獎。2016年6月,獲得秦州區文廣局伏羲文化旅游節展示展演優秀獎。
劉老先生不但是風箏制作者,從設計樣稿、扎骨架到糊紙,從彩繪到試驗放飛,都是他一手完成。有人說,制作風箏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繪畫又是另外一門藝術,放飛風箏又是一項群眾性體育活動,劉老能夠把制作與放飛完善結合,彰顯了天水退休老人的才情和高雅的精神風貌。
劉老精巧風箏制作技藝曾經在中國《風箏》雜志2009年第1期、第4期刊登,《中國民間藝術》月刊2006年4月本上介紹。《天水日報》2007年2月20日5版,《天水晚報》2010年3月5日8版、2009年3月7日12版,分別進行專版報道。天水電視臺和天水本地報刊多次進行了新聞采訪,其事跡入編2005年《中國民間藝術家 民間藝術家卷》。劉老在制作風箏的同時,還制作《曲線人物臉譜》,收藏打火機、郵票、火花、糧票、象棋等。
今年以來,劉老考慮到自己制作風箏的這門手藝沒有傳人,而且具有天水文化的元素風箏越來越少,便萌生了把自己的精品風箏捐獻給市博物館的想法,他的這一善舉得到天水市博物館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天水民俗博物館(南宅子)為其舉辦了個人風箏展,并將38(件/套)展品進行了收藏,在頒發《收藏證書》的同時進行了適當獎勵。
(采訪劉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