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水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和天水市爭創國家園林城市領導小組就天水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到天水民俗博物館實地進行現場檢查。民俗館負責人蕭龍就近年來民俗館古建筑修繕保護、傳承地方民俗文化、古樹保護和園林綠化等方面的工作情況一一進行了詳細匯報介紹。檢查過程中,經民俗館積極推薦,現場初步評選臘梅(300年)、凌霄(100年)、石榴(100年)三棵古樹列入天水市古樹名木目錄(100年及以上),并進行編號,另有三棵古樹被天水市園林處列為后備古樹(50至100年),分別為銀杏、連翹、石榴。
初評結束后,民俗館積極聯系市名城辦與市園林處,主動提供古樹名稱、樹齡、樹圍以及相關照片等信息,通過多方努力,最終得到市名城辦及市園林處的一致認可, 同意對6棵古樹分別掛牌。
古樹作為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見證,是活的文物,活古董,是地方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生態、歷史文化和遺傳學價值,是不可再生和復制的寶貴資源。此次民俗館古樹最終能夠列入古樹名木目錄和后備古樹保護,得益于天水市博物館館領導長期以來對古樹的保護理念,對園林綠化工作的高度重視。此次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不僅加強了天水地區古樹名木的保護,,進一步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也提高了天水民俗博物館古樹名木的含金量,并且讓民俗館全體干部職工對古樹的保護工作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了解保護古樹相關知識的同時,更加懂得保護古樹名木,就是保護我們的民族文化,我們要從歷史、文物、文化角度深刻認識保護古樹名木的深層次意義。
![\](/Files254/BeyondPic/2017-9/11/2017090905302688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