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4/BeyondPic/2017-9/9/20170908055311953.jpg)
9月8日上午,天水伏羲廟內龍旗獵獵,古樂陣陣。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丁酉(2017)年秋祭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典禮拉開帷幕,在龐大的祭祀隊伍和群眾的伴隨下,取水供圣、迎神、出榜文、安神儀式在伏羲廟和伏羲祭祀廣場隆重舉行,近萬名市民和外地游客觀看了儀式。
當天上午9時許,在天水伏羲廟泮池前首先舉行了取水供圣儀式。之后,300多人的儀仗隊伍抬著伏羲圣像,在伏羲廟戲樓前舉行了出榜文儀式。天水市民間祭祀伏羲協會執行會長聶瑞鄜,上元會會長楊廷杰為榜文揭幕。隨后,伏羲行像在方神黑爺和浩浩蕩蕩儀仗隊伍的“護駕”下,“巡游”伏羲城。隨后,儀仗隊伍來到伏羲廣場,請伏羲行像安坐于伏羲廟廣場正南方向,按當日喜神方位舉行迎神儀式。在迎神儀式上,主祭人胡元君將吉祥凈水供奉于伏羲行像前,并獻香蠟、黃裱、清茶,以示恭敬虔誠之心,為中華大地祈福,為祖國祈福。祭祀隊伍詠頌《迎神曲》。秧歌隊演唱了《十爐香》,主祭人將供圣之水灑向大地、灑向萬民,祈禱中華國泰民安,隴原大地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樂業。
最后,伏羲圣像“起駕回宮”,在明成化十九年古建筑先天殿前的月臺香案上落座。主祭人、助祭人舉行安神儀式,之后供萬民朝拜。
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太昊伏羲祭典”禮儀,緬懷始祖精神,弘揚伏羲文化,共筑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天水市伏羲廟管理局于金秋九月,在天水伏羲廟隆重舉辦“丁酉(2017)年秋祭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典禮”。活動為期3天,由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秦州區人民政府主辦。天水市伏羲廟管理局,天水市民間祭祀伏羲協會、上元會承辦。
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天水祭祀伏羲歷史悠久,相沿成習。據記載,早在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人們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禮祭祀伏羲。明朝時,天水祭祀伏羲形成定制,一年有春秋兩次祭祀,祭文由朝廷禮部制定,并制“禮”作“樂”,程序嚴謹,場面壯觀。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恢復了公祭伏羲典禮。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為甘肅省人民政府主持祭祀。2006年,由天水市博物館申報的“太昊伏羲祭典”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以公祭伏羲大典為主的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被國際節慶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會”和中國節慶50強。公祭伏羲大典迄今已舉辦了二十八屆,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任建新、王光英、費孝通、李蒙、許嘉璐、周鐵農、郝建秀、何魯麗、李金華、馬培華、馬飚、齊續春、王家瑞等國家領導人先后出席公祭伏羲大典活動。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廟春節廟會、秋祭伏羲民祭活動的開展,為宣傳天水、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Files254/BeyondPic/2017-9/9/2017090806011892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