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草真隸篆摩崖壁 萬壑煙云伴墨香--天水市博物館館藏拓片專題展”將在天水民俗博物館(南宅子)臨展廳開展,15套、26張珍貴拓片與觀眾見面。
![](/Files254/BeyondPic/2017-4/14/20170414025107162.png)
拓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
拓片也是記錄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凡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民俗、文學、藝術、科技、建筑等都可以從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廣義的拓片就是將宣紙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來記錄花紋和文字,數量、內容之豐富可謂包羅萬象,如甲骨青銅、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錢幣畫像等,狹義的拓片主要指碑拓,許多已散失毀壞的碑刻,因有拓片傳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內容。
![](/Files254/BeyondPic/2017-4/14/20170414025123158.png)
天水市博物館現有館藏拓片300余件,年代從清代到民國時期,其中不乏古今名拓,如《西狹頌》、《石門頌》等,為充分展示拓片這一傳統技術,由天水市博物館主辦,天水民俗博物館承辦的“草真隸篆摩崖壁 萬壑煙云伴墨香--天水市博物館館藏拓片專題展”在民俗館臨展廳開展。由于場地所限,這次在民俗館展出的為民國時期拓片,以佛教道教文化為主,共15套,26張,4月15日起展期歷時兩個月。
布展期間,民俗館抽調5名工作人員專門協助布展工作。首先我們積極聯系文物保管部門,根據館藏拓片藏品類別確定了展覽主題,由于我們平時對拓片接觸有限,了解較少,布展過程中文保部給予了我們大力幫助,為我們提供了藏品名稱、尺寸、年代、類別等基本信息,我們也按照館里相關制度辦理了文物出庫手續;其次我們按照這些信息制作了說明牌,以便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對拓片信息一目了然;最后我們把整理好的所有拓片根據尺寸大小裝裱于玻璃框內懸掛在墻面上,對展出的每件拓片都進行了登記并和出庫記錄逐一進行了數量核對。
![](/Files254/BeyondPic/2017-4/14/20170414025137519.png)
通過參與此次布展,讓我們學習了拓片文化的有關知識,拓片對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時代價值和社會影響,也為參觀者觸摸歷史提供了“有溫度的參考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