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洋做客伏羲講堂
——主講西漢長安通姑臧南道考古調查與高精度復原
近年來,天水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和天水市博物館在資源共享、學生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等方面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系。4月12日上午,天水市博物館、伏羲學院特邀天水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蘇海洋,來我館作了題為《西漢長安通姑臧南道考古調查與高精度復原》的專題講座,講座由天水市博物館歷史文化研究部主任馬素芳主持,前來聆聽的有我館職工、天水師范學院師生及社會各界對歷史、考古感興趣的人士約120余人次。
蘇教授從西漢長安通姑臧南道的研究現狀、懸泉漢簡對長安通姑臧交通路線的記載、西漢長安通姑臧南道的復原過程及這一沿線的考古調查等方面對“復原西漢長安通姑臧南道”這一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論述。蘇教授重點以懸泉漢簡編號Ⅴ1611③:39中記載的內容為基礎,結合傳世文獻、出土文獻、考古新發現、歷史地名地貌考察、實地調查等多種手段,運用以點定線、點線結合的研究思路,將西漢長安通姑臧南道這一線路分了三段依次進行研究,獲得了準確的節點位置信息;并以這一沿線發現的考古遺跡、遺物為佐證,確定了各級節點之間線路的具體走向;同時借助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及高精度路徑測量工具,準確、迅速的提取了各節點里程數據,將測量所得數據與懸泉漢簡中記載的數據相對照發現二者里程基本相同,從而對懸泉漢簡記載的西漢長安通姑臧南道這一線路進行了較為精準的復原。
講座結束后,一位專程從西安過來聽講座的學者積極提問,與蘇教授進行了交流。本次講座,不僅讓我們對西漢長安通姑臧南道的線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蘇教授多年來潛心致力于絲綢之路沿線歷史、地理研究工作中孜孜不倦、科學探索的精神,這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學術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