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展
“迎新年賀新春,歡歡喜喜做燈籠”社教活動
![](/Files253/BeyondPic/2017-2/13/20170213091720302.jpg)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是每年農歷新年中的重要節日。每逢元宵必有一“鬧”,因而又稱鬧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觀舞龍舞獅等民俗活動貫穿其中。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
![](/Files253/BeyondPic/2017-2/13/20170213091739593.jpg)
2月9日,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展“迎新年賀新春,歡歡喜喜做燈籠”為主題的親子燈籠手工制作社教活動,本期活動繼續以傳播傳統民俗為主旨,寓教于樂為目的,進一步弘揚傳統民俗文化,讓孩子們真正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前期為了營造歡樂的氣氛,這次將報名人數增加到50人。為了擴大宣傳,我們將宣傳條幅懸掛在大門外。
![](/Files253/BeyondPic/2017-2/13/20170213091757259.jpg)
活動開始前按名單點名,并在大門外合影。然后講解員帶領小朋友參觀了解天水民俗博物館。參觀結束后,講解員在會議室介紹了燈籠的制作方法,并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在皮影戲和銀杏院;顒又泻⒆觽兿嗷ヌ接懀埥谈改,拼裝成形、黏貼組合,有條不紊、耐心細致地做著手中的元宵花燈。經過大家的巧手,花燈相繼成形,配上LED小燈珠,鯉魚跳龍門燈籠、傳統寶瓶燈籠、宮燈、福字燈籠,一盞盞精致的燈籠讓大家提前感受了一回元宵燈會的熱鬧氣氛?吹阶约河H手制作的花燈,孩子和家長們都很喜悅,因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這種提燈不僅可以用來照亮,更是取一種照亮錦繡前程的美好祝愿。所以紅燈籠寓意著喜氣、吉祥。
![](/Files253/BeyondPic/2017-2/13/20170213091812926.jpg)
通過燈籠的手工制作讓小朋友們不僅感受到了年的味道,也傳承了我們傳統的文化。讓小朋友們的年味更濃,假期生活更豐富。參與活動的家長紛紛表示,以傳承文化的活動方式迎接傳統佳節很有意義。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將親手制作的燈籠掛在了戲苑,對外展示。正月十五將由工作人員在孩子們親手制作的燈籠上貼上謎條進行燈謎競猜活動。最后為參加活動的孩子發放紀念品。
此次活動讓學生們在回歸傳統民俗、感受節日氛圍的同時,在活動中融入孩子們喜歡的手工環節,使學生在制作手工、感受傳統文化等過程中提高了綜合能力。
![](/Files253/BeyondPic/2017-2/13/20170213091827623.jpg)
|